典型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五融合”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实施

来源:安博电竞app官网 日期:2024-02-06 01:16:55 浏览量:15次

  推进基层医防深层次地融合,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从各地服务模式实践来看,均在宏观层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较少介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医防融合实践经验,而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医防融合,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是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王显君,唐智友,杨文梅,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五融合”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20.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454.通信作者:胡彬,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推进基层医防深层次地融合,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从各地服务模式实践来看,均在宏观层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较少介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医防融合实践经验,而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医防融合,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是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重庆市沙坪坝区渝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为突破口,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管理融、队伍融、服务融、绩效融、信息融”,实现由全科医生团队统揽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做到一次门诊既满足患者诊疗需求,同时也完成必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形成了医疗与公共卫生互促共进的工作机制,希望该模式能为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融合工作提供借鉴。

  成立领导小组,由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任组长,全面负责推进医防融合改革,统筹有关组织架构、绩效分配、流程设计等,建立协调和保障机制;中心副主任任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各科室(团队)负责全面落实具体工作。调整领导班子的职能分工,各成员既分管部分医疗工作,也分管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还负责部分行政后勤管理,打通机构内部顶层管理融合的壁垒。针对12个家庭医生小组共同开展的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个项目,设置了6名项目总监,负责项目的指导培训、质量控制等,保证服务质量。

  将原来的8个科室重组为现在的6个科室,将医教科和药剂科合并为医教药剂科,撤销公共卫生科,将人员及工作分流到全科医学科和预防保健科。在全科医学科下设2个家庭医生大团队10个家庭医生小组,承担门诊和住院医疗服务,以及按社区划分的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项目,为重点人群提供中医药服务;预防保健科下设1个家庭医生大团队2个家庭医生小组,分别负责妇儿科门诊、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另外,为每个大团队配备了包括公共卫生医师、中医医师、上级专家、药剂师、志愿者、社区干部、健康管理师在内的共享成员,协助家庭医生小组开展相关工作,形成“6个科室+3个家医大团队+12个家医小组”的新组织架构,即“6科3团12组”医防融合组织架构。

  (1)“2室”指家庭医生工作室和慢病联合门诊室。家庭医生工作室负责门诊和住院医疗服务及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开展签约履约服务;慢病联合门诊室是中心的全科家庭医生与上级医院派驻专家组建,形成以疾控中心为指导、综合医院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实现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优先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

  (2)“3站”指在门诊大厅和签约服务中心设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站,在接种门诊设置妇幼保健工作站,在体检中心设置健康体检服务工作站。家庭医生助手在工作站负责登记/挂号服务的同时,完成筛查、建档、随访、预约、项目宣传、签约履约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生命体征测量及分诊工作。所有来院患者及居民一定要经过工作站才能进入家医工作室就诊或接受预防接种和免费体检等服务,使健康服务全方面覆盖到门诊区、签约服务区、接种区、住院区、医技区、中医区“6个区域”的每一个前来就诊和接受公共卫生服务的居民,彻底打破传统的“挂号→候诊→就医”医疗服务流程,再造“登记/挂号→候诊→公共卫生服务→就医”医防融合新服务流程。

  团(组)核心成员的绩效均由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两部分构成。在指标设计上,医疗部分的绩效设置了门诊人次、出院人次、签约居民门诊就诊率、预约诊疗、上门出诊、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公共卫生部分的绩效设置了项目服务数量和质量、规范化管理率、签约率、知晓率、满意度等指标。在考核方式上,采取“三级管理、交叉考核、自主分配”的方式,形成中心对科室(团队)、科室(团队)对小组、小组对成员的三级考核体制;科室(团队)之间交叉考核分值用于科室(团队)绩效核算,科室(团队)内部逐级考核分值用于小组、成员的绩效核算;在中心的监督下,充分尊重科室负责人、团队长、家庭医生组长的人事、用工和分配权。

  中心配备有全区统一的医院HIS、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远程影像诊断等系统;全市统一的预防接种、二三级医院号源池、医保结算、药品采购管理等系统,还有全国统一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和传染病直报等系统。为充分实现内部信息共享,自配了智能体检、医学检验LIS、远程会诊等共享系统。目前,居民可通过扫描身份证和识别二维码完成全程体检,结果自动写入电子健康档案,家庭医生可与签约居民、专科医生、上级医院互动交流,医疗和公共卫生信息互通调阅;行政管理上实现了动态监测、抽查、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初步实现信息融合。

  医防“五融合”服务模式,使基层的全科医生完全接纳健康守门人角色和全科执业定位,积极践行防治结合、预防为先的策略。医防融合服务新流程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植入到医疗服务全过程,有效利用患者的候诊时间,一次门诊既完成疾病诊治,又完成慢性病的筛查、随访、健康教育、免费体检、用药指导等服务,缓解群众候诊的焦虑情绪,节省居民就医时间成本。2020年二季度职工满意度为99.2%,同比增加4.1个百分点;患者满意度为96.4%,同比增加3.8个百分点。

  2019年,门诊服务80866人次,同比增长24.7%;家庭医生签约21582人,同比增长30.4%,签约率29.2%;新服务流程中发现并纳入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数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32%(见表1~2)。

  组建区域医联体,构建医防融合的区位优势,形成上下互动互联和分级诊疗格局,建立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良性互动机制是落实双向转诊的关键。本实践过程中,中心先后与2所二级医院、4所三级医院、3所医学院校和2个社会组织建立了教学培训基地和医联体双向转诊协作关系。上级医院“定人、定时”安排专家到中心坐诊、查房、教学,开通了免费远程会诊,全科家庭医生参加上级医院的业务培训、学术研讨,并轮流选送至上级医院免费进修,提升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预留专家号、预约大型检查、开通转诊绿色通道等,实现了全科医生+市级专家、社区诊疗+远程医疗的衔接,让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付一级医院的费用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的技术服务。

  从国家层面统一基层医疗卫生数据规范和功能标准,统一开发使用具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信息系统,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在国家基本功能上开发适合本地区特点的补充功能,形成“国家基本功能+地方补充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并适时将普遍适用的地方补充功能上升为国家基本功能,促进系统逐渐完备。整合基本公共卫生、预约挂号、门诊和住院信息查询、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健康情况评估、用药信息查询和指导等自助服务,完善信息归集和共享,有效量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托电子健康档案提供线上服务的工作量,开展绩效评价,有效引导和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

  2.从国家层面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评价标准,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级创建,助推医防融合发展

  2018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评价标准,是符合基层实际、有别于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价标准的全新评价体系。建议增设医防融合考核指标,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为甲级、乙级和未评级3个级别,在全国开展等级评审创建,助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质量管理和医防融合发展。

  该模式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医防融合,为强基层、建机制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使“防得严、转得下、接得稳”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从本实践看,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医防融合固然重要,但仅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医防融合是不够的,需要在更高层面推进,特别是县级层面的医防融合发展。应进一步总结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和各地医共体建设实践经验,充分的发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在县级层面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的医防融合实践;与此同时,争取医保、人社、财政等更多政策支持,加强县域医共体内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协同,着力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发挥县级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在医共体建设中的作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的融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资源整合、上下联动、信息互通”的县域卫生健康共同体,有效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在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不应成为盲点。加强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教育培养,提升数量和质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标准和高级职称比例,将当前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数核定职称数调整为按机构卫生专技人员总数核定正高、副高、中级、初级职称数,为基层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创造条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有居家隔离、限制出行、停工停产停学等基层疫情防控措施,由于人员分散,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不足,难以服务到位。因此,充分的利用信息网络手段,为居民提供云上服务,既有助于签约居民网络联系自己的家庭医生进行线上保健咨询、小病诊治、配送药物等服务,也有助于慢性病按期随访、用药指导等健康管理,提供线上线下一体的医防融合服务,提升工作效率,因此,从国家层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网络医院,为居民提供远程云医疗卫生服务十分必要。

上一篇:聚焦∣数字化医疗助力基层医防融合落地和能力提升
下一篇:上海外滩观光游轮如何买票?上海外滩黄浦江游船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