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被骗1亿新型诈骗套路被我们破解了

来源:安博电竞网址 日期:2024-04-09 15:45:23 浏览量:21次

  在2023年的最后几天,一位17岁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遭遇了「绑架」,这牵动了许多人的心。但直到受害者被警方找到,事件的真实面目才得以揭开——

  ■这名留学生被发现在一个帐篷里露营,因为犯罪分子告诉他自己远在中国的父母「出事」了,他也必须立刻藏起来,否则可能会面临难以处理的后果。在他被找到之前,父母已向诈骗分子转账57万多元人民币

  事实上,针对中国留学生群体的「赛博诈骗」(cyber fraud),这两年一直在升级,已经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2023年1-9月,仅在英国曼彻斯特发生的中国留学生电信诈骗案,涉案金额就高达近一亿人民币…

  据调查,受害留学生「平均岁数22岁,大多是00后,家境优越、生活环境单纯,独居」,非常容易掉进犯罪分子精密制作的剧本里。

  甚至,国外慢慢的开始出现用人工智能锁定目标、伪造视频,来实现一场受害者都不知道的绑架案。

  很多留学生家长开始担忧:这些跨越重洋的电子诈骗又是如何展开的?怎么来识别、防范?

  从本质上来说,「虚拟绑架」是传统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升级版,也是一种专对于留学生的电子诈骗手法。

  在对过往案例的梳理中,我们大家可以发现「虚拟绑架」主要是通过营造恐惧、制造失联、双向哄骗这三种层层嵌套的手段来实施诈骗。

  在掌握了受害者的基础信息之后,诈骗分子通过身份标签的重重累加,将自己打造为公检法机关、使馆、海关等专业工作人员。

  以警察为例,诈骗分子会通过将号码显示为「警务电话」,提供在指定网站查询的「警号」,在视频中穿着「警服」,布置「真实」的警局背景,甚至在通话中也不时出现其他「警员」办案的动静,比如敲击键盘和接听电话的声音。

  对于涉世未深的留学生来说,这一些细节满满的专业伪装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警惕性,也加强了诈骗分子威慑力和信任感。

  随之,受害者会被告知自己被卷入了洗钱、走私等重大案件,或自己的身份遭受盗用,必须接受相关调查。

  在这时,有警惕心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怀疑,但诈骗分子为增强说服力,会向其出示早已准备好的虚假通缉令、逮捕证或传票,并威胁学生如果拒绝配合将会被抓捕、驱逐出境或判刑。

  连番的恐吓与威胁,加之对留学能否顺利继续的担忧,逐步叠加的恐惧心理也让受害者步入了诈骗分子编织的陷阱。

  在与受害者的沟通中,诈骗分子会不断通过话语技巧向其施加心理压力,并反复强调可能带来的恶劣后果,使受害者长期处在精神高压状态,便于更好地摆布对方并推动后续行动的开展。

  以案件涉密为由,诈骗分子会要求受害者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不会再使用自己的手机、微信等通讯工具,并通过特定软件来汇报个人行踪。

  受害者陷入了24小时的监控之中,哪怕上厕所、洗澡、吃饭也要进行安全汇报。

  长期高压带来的疲惫和精神麻木,以及证明自身清白的渴望,受害者即使面对荒谬而严苛的人身自由限制,也冒不出丝毫反抗的心思。

  ■文章开头的17岁中国留学生,按照虚拟绑架者的指示进行自我隔离,被找到时在野外的小帐篷里露营

  但如果受害者拿不出那么多钱,诈骗分子会将手段进一步升级,哄骗受害者伪造自己被绑架,从而向家人获取赎金来支付所需费用。

  受害者在极度恐惧之下,为摆脱牵连,会按照诈骗分子指示前往酒店或其他隐蔽场所,甚至是第三方国家,来拍摄自己被绑架的图片或视频。

  ■曾有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新加坡接到所谓「移民警察」的电话,称他的电话卡涉嫌诈骗,让他去柬埔寨的酒店绑架视频,再发给学生父母勒索500万元。受害者父亲和警察找到正在逛街的他时,他才意识到被骗

  到了这里,诈骗分子的工作已完成了一半,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双向哄骗」。

  诈骗分子将脱下公检法机关的马甲,以绑匪的身份接触受害者的家长,并利用拍摄好的虚假绑架图片和视频来要挟家长支付巨额赎金。

  此时,受害者在诈骗分子的哄骗下处于失联状态,家长无法在第一时间与之取得联系,加之语言不通,很可能不会第一时间向美国警方报案,极易陷入诈骗分子的圈套。

  在AI技术快速的提升的当下,诈骗分子甚至不需要「囚禁」受害者,就可能完成一场逼真的绑架。

  在美国,已经有人通过AI算法来精准识别目标,并用AI换脸、换声等深度伪造技术来创建照片和音频,就为了让受害者家人对绑架的事实深信不疑。

  一名警察说:「你实际上不必有技术头脑就能进入这种类型的犯罪。你只需要成为一个扭曲的、邪恶的人」。

  如果受害者在诈骗分子的教唆下前往了一个陌生的国家,也可能陷入犯罪分子的窝点,从而遭遇人身安全的真正危机。

  在这样一场层层嵌套的诈骗之中,只要有一个疏忽就可能堕入深渊,进而遭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而这种伤害需要很长的时间才有机会磨平。

  ■去年11月,一名在欧洲留学的中国女孩在被洗脑和精神控制后,被胁迫前往东南亚某国。嫌疑人切断她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讲她被绑架和哭诉的视频发给父母,并威胁不给钱就撕票。好在国内警方第一时间解救了她,挽回200万损失

  「虚拟绑架」只是诈骗分子为留学生打造的陷阱和圈套中的冰山一角,根据不同的需求,相应的诈骗手段也是花样百出。

  大多数电子诈骗是出于留学生具体的服务需求,比如货币兑换、办理护照和签证等。

  诈骗分子往往以中介的身份自居,表明自己有一定关系或手段来开启办理事务的绿色通道。

  在得到信任之后,诈骗分子会假意达成协议,并要求学生提前支付钱款,并编造支付失败等理由诱导受害者向指定账户汇款,得手后便快速将受害者删除拉黑。

  ■去年,澳洲议会对国际学生部门展开调查,发现许多海外中介用「保证提供全职工作」吸引外国学生来留学,实际只为了拿大学的招生佣金。因此有人说「澳大利亚的国际教育体系已成为一个庞氏骗局」

  由于国外饮食生活的不习惯,以及对家人朋友的思念,许多留学生都会与国内的家人朋友互相邮寄物品,或者自行购买一些海外商品。

  诈骗分子获得相应的个人隐私信息后,便会假扮为电商、物流的客服,以物品损坏或被海关扣押等借口要求受害者提供银行账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并逐步诱导受害者进行转账汇款。

  虽然这类诈骗手段已经耳熟能详,但若不多加注意也很容易中招,笔者之前就吃过这类亏,所幸损失金额不大,也得了个教训。

  临近毕业,许多留学生都会为找工作而焦头烂额,诈骗分子正是利用了这一焦虑心理来行骗。

  他们或假冒为中介公司,以介绍工作为由骗取介绍费,或在招聘网站发布钓鱼贴,骗取学生在社交网络的个人隐私信息,以向其好友进行诈骗。

  虚假宣传的研修培训项目、以同胞身份降低警惕的问路者、热情推荐合作机会的陌生人……

  人性有太多弱点,再聪明的学生也可能有疏漏之处,而诈骗分子会找准机会,一举突破受害者的心理防线

  很多留学生平时不太接触到反诈信息,也不了解诈骗分子的常用手段,因而很容易被哄骗。

  无论是遇到自称公检法机关、使馆、海关的工作人员,还是各类服务的中介、客服,都要第一时间与有关部门、平台做沟通,核实真实的情况,不轻易向对方提供密码或进行转账。

  一旦想到自己可能被骗,就要立刻联系当地的警方报案,并联系银行冻结账户,以减小损失。

  在留学低龄化的趋势之下,我们正真看到慢慢的变多的孩子早早迈出了国门,独自去探索未来的可能性。

  出国求学的孩子们就像脱离巢穴飞向高空的雏鸟,我们盼他们展翅高飞,更想让他们一路天晴。

  8年前人民日报发文:我国2024年进入高收入阶段,人均国民总收入超1.26万美元

  彻底抛弃Windows!德国一州政府宣布:因Windows硬件要求太高,将全面转向Linux

  刚刚,上海官方通报“4·4”电梯事故!被“卷入”扶梯女子丈夫发声:愿用我N年寿命换取爱妻双腿

  【农业地理】2024年高考热点——现代农业,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问题,高考经常考!

  兰州大学公示:调剂考生许某某复试面试56.17分,成绩不合格未进入思政考核

  在高等学府谈中学精神 ——《庐江矾山中学校史》图书发布暨校友代表座谈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

上一篇:创业者要防的10种常见投融资骗局
下一篇:如果被骗了钱怎么办三个途径及实用解决方案